基于RFID 的智慧醫療管理

圖1 系統結構圖
2.3.系統拓撲圖
1、人員管理
2、門診病人管理
對門診病人的詳細資料,包括姓名、年齡、血型、親屬姓名、緊急聯系電話、既往病史等通過電腦及讀寫器存儲在病人的RFID 腕帶標簽上。門診室都配有RFID 讀取標簽的手持機,醫生對病人診斷后對病人的病情、相關的藥物輸入到RFID 腕帶標簽上。
RFID 腕帶標簽是完整的病人識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與系統結合,能夠充分實現對病人從入院、治療到出院全過程的準確處理。由于RFID 的自動識別能力強、處理速度快、數據準確,有了RFID 標簽,病人在看病環節中可以得到便利。
1)發放藥品/輸液
發放藥品和對病人輸液時,需要檢查每個病人手腕上的RFID 腕帶標簽以確認其身份及要采取的治療措施是否相對應。使用手持機快速掃描病人的RFID 腕帶標簽,能夠自動顯示有關的處理內容,如應發放給該病人的藥品種類和數量等。
2)標本采集/處理
用手持機獲取病人RFID 腕帶標簽信息,確認對象的身份是否正確。采樣后將預先制作的RFID 標簽貼在取樣單或樣本容器上,再次用手持機讀取RFID 標簽,檢查病人標簽上的信息與樣品標簽的信息是否吻合。當標本送入化驗室之后,工作人員不用再次進行手寫登記或手工輸入電腦,借助用RFID 讀寫器能夠馬上獲取該樣本的全部資料,避免了人為錯誤的發生。
2.4.2.2. 母嬰防盜管理
對新生嬰兒及其母親進行雙方關聯標識,用同一編碼(包括母親全名和標識帶編號,嬰兒性別,出生的日期和時間以及其他匹配親生母子的信息)等手段將親生母子聯系起來。在醫院工作人員和母親之間進行嬰兒看護權臨時轉換時,雙方應該同時檢查以確保正確的母子配對。
嬰兒防盜需要在各個監護病房的出入口安裝RFID 讀寫器,每次有護士和嬰兒需要通過時,通過讀取護士身上的RFID 身份識別卡和嬰兒身上的RFID 母嬰識別帶,身份確認無誤后監護病房的門才能被打開。
圖3 母嬰防盜管理系統原理圖
2.4.2.3. 住院病人護理
病人經過門診身份登記,建立病人主索引信息,經門診醫生診斷后,病人的處方、檢驗、檢查等項目傳送到門診收費處進行劃價和收費。病人經門診醫生診斷后轉到住院登記處進行登記、交預付金,再到相應的病區住院。病人在院發生的費用可以集中到住院收費處集中錄入,也可以在各個輔助診療處進行費用錄入;遇到病人預交金不足時,系統會自動提示同時可以打印催款單交給病人。出院時,病人在住院收費處辦理出院手續, 病人出院后,系統自動將病人的基本信息傳遞到病案管理系統。
2.4.2.4. 手術病人管理
醫生通過RFID 手持機對病人標簽進行讀取,信息管理系統同時檢索后臺數據庫,在顯示終端上為醫護人員顯示病人豐富的個人信息,如血型、過敏史等。同時,信息管理系統根據已經制定的手術方案,提示醫護人員做好手術的準備工作,避免人為的疏忽。
病人在電腦系統中的信息與腕帶中的信息保持同步,為手術病人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2.4.2.5. 特殊病人管理
在醫院對一些精神病人或者特殊的病人帶上可追蹤標簽,在電腦終端的客戶軟件上可對于病人進行實時的定位,對病人進行追蹤管理,防止病人在醫院走失等情況發生。
2.4.2.6. 急診病人管理
急救病人在經過檢傷分級后,戴上RFID 的腕帶標簽,該腕帶記載著病人的基本數據、是否對藥物過敏、病況和治療方案等信息。這種帶在病人手腕上的RFID 腕帶質地柔軟,佩戴舒適。供醫護人員直接閱讀和通過RFID 讀寫器進行掃描,滿足部分醫療設備的數據輸入要求。
急救室處理各類情況緊急的病人,在快節奏的工作壓力下,諸如標本被搞混等問題經常發生。借助RFID 病人標識帶和能讀取RFID 的手持機,就能很好地處理急救室的工作。
2.4.2.7. 醫務人員管理
RFID 標簽采用了先進的非接觸式識別技術,實現醫務人員的考勤,門禁等。操作方式更加靈活快捷,安全可靠,打破了開門用鑰匙的老傳統,具有對門戶出入授權控制進出信息記錄,防盜保安、報警等多種智能功能,對醫院不同地方設置不同的人員權限,方便使用和管理。RFID 標簽可以跟蹤人員的行蹤,并進行實時定位和歷史路徑追溯。
2.4.3.2. 住院
患者在辦理入院手續時,如將已有的登記卡出示給入院處,工作人員只需讀取卡內信息就可以將患者以往資料調出,完成患者的資料的輸入,無需重復輸入?;颊叩碾娮訕撕炌髱贤瑫r印有可見數字和條形碼,便于院內身份確認及資料查詢。
2.4.3.3. 手術
主要用于患者身份確認。在患者上手術臺前,護士負責讀取患者的電子標簽信息,由計算機確認,使確認患者身份的手續更易得到實施,不會出現差錯。
2.4.4. 藥房、庫房管理
藥品是醫院醫療活動的核心物流,藥品管理的重點是加強藥庫房管理,減少流失。做到“數量、金額雙重管理,實耗實消,保證供應,加快周轉”。藥房在收到收費處的確認付費信息后,開始配藥,并在配好藥的包裝上貼上注明患者相關信息的條碼標簽(以便患者確認,防止出錯),完成配藥后在顯示屏上通知患者取藥。在掃描讀取患者登記卡的條碼信息確認身份后,將藥發給患者離開。
2.4.4.1. 藥品庫存
藥品庫存管理根據貨物的品名、型號、規格、產地、牌名、包裝等劃分藥品貨物品種,并且分配唯一的編碼,也就是“貨號”。分貨號管理藥品貨物庫存和管理貨號的單件集合,并且應用于藥品倉庫的各種操作。
在同類藥品箱子中貼上RFID 標簽,把藥品的出廠單位,日期,藥物類別等信息存入RFID 標簽。通過手持機對藥品RFID 標簽進行讀取,可以有效的盤點藥品是否過期,藥品數量等。通過RFID 的手持或者固定式讀寫器, 盤點變的非常容易,對計算機藥品信息進行讀取,更好地管理醫院對藥品的采購等問題,同時也防止了過期藥物的使用。
2.4.4.2. 倉庫庫位
倉庫庫位管理是對存貨空間管理,庫存管理的立體庫管理是把倉庫按行、排、列劃分為立體空間進行管理。倉庫管理模塊是按倉庫的庫位記錄倉庫貨物庫存,根據采集系統采集的信息,按照庫位貨物的庫存時間實現藥品先進先出。
2.4.4.3. 藥品單件
不光管理藥品品種的庫存,而且還管理貨物庫存的具體每一單個藥品。通過采集標識產品電子標簽信息記錄單件產品在所經過的狀態,從而實現了對單件產品實時信息控制。
2.4.4.4. 倉庫業務
倉庫業務管理模塊包括:出庫、入庫、盤庫、月盤庫、移庫,這些業務都可以通過相應的數據采集系統來完成藥品倉庫的進、銷、存管理。
1 藥品檢驗、配藥管理
2 藥品檢驗管理
1)拓寬檢驗信息系統的管理范圍,進一步簡化工序。在傳統的檢驗信息系統上把分析前的各環節納入計算機管理,這些環節包括醫生填寫化驗單,護士抽血,實驗室對標本的重新分組編號,病人資料的錄入,甚至分析儀器讀取實驗項目等。
2)實驗室的“無紙化”。
減輕了醫生填寫檢驗申請單的工作,減少了實驗室污染分析報告的機會,對防止院內感染有意義。“無紙化” 是通過電子標簽來實現的。比如:在抽血室,護士根據工作站調出的內容打出條形碼貼在抽血試管上,檢驗申請單不再隨標本進入實驗室。實驗室通過讀取條碼調用病人資料和所申請的檢驗項目。最終的實驗結果也不在實驗室打印出來,而是通過網絡傳送回服務器供醫生查詢。這就是所謂實驗室“ 無紙化”的過程。
3)實驗室工作模式的改變。
分析前,實驗室接到裹著檢驗申請單的標本后,將申請單與試管分開,重新分組,用記號筆在申請單和試管上分別編號。檢驗申請單送錄入人員進行病人資料錄入,再傳給分析儀器操作人員輸入待測項目。這個過程在小型醫院可能并不繁瑣,但是在中大型醫院卻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在新模式下,這個過程得以大大簡化,標本只要在數據采集讀取裝置上過一下,病人資料及待測項目已從網絡上調入,分別送入檢驗服務器和自動分析儀器。采用電子標簽進行管理,大大降低了發藥中的錯誤率,提高了醫院的可信度。在配藥時,首先下載病人的配藥信息,配藥先對病人的腕帶或者病歷條碼進行掃描,確認無誤后把該病人的藥發給對方,如果不對,設備將提示護士,這樣就避免錯發或者漏發的情況發生。
圖5 配藥管理手持設備流程圖
2.4.6.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了對資產的采購、跟蹤、維修保養以及出讓四個階段的管理。起源于設備維修管理,醫院資產生命周期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維修成本、提高維修效率和設備完好率等,更可以改善醫院的運行狀況、利潤率以及資產回報率。
醫院各類高價值檢查、治療的儀器設備品種繁多雜陳,儀器設備、低值設備和低值易耗品更是不計其數。在平時管理過程中,需要做到固定資產管理有賬必有物,有物必有賬,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為此,醫院資產管理部門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及大量的業余時間,通常是管理員拿著賬本不厭其煩地一個科室一個科室地反復清查核對。清點時時常有些設備因長期不使用,都擱置起來,而各科主任、護士長又有變動,造成設備遺失。對于許多有物沒賬,有賬沒物的設備需要逐級審批后報到設備處作報廢和補賬手續。在清點過程中由于手工記賬和人工盤點帶來了極大的工作量,并且為了防止記錯和漏點,經常需要二次、三次盤點,給資產管理員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繁重的工作量。利用RFID 追蹤醫院內的設備,防范醫院醫療器具與設備的盜竊事件,提高庫存控制和回收利用。實現醫療設備信息的動態管理,能及時掌握醫療設備的安裝、保養、維護、檢修和運行情況等動態信息,提高醫療設備管理效率。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以電子標簽作為資產唯一可識別標識,以資產、設備前期管理、運行歷史及臺賬為基礎,以工作單的提交、審批、執行為主線,按照缺陷處理、計劃檢修、預防性維修、預測性維修幾種可能模式,以提高維修效率、降低總體維護成本為目標,將采購管理、庫存管理、折舊管理集成到一個數據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統中。以數據采集器為采集手段,解決資產管理中賬、卡、物不符問題,虛增資產和資產流失問題。
1 特殊物品管理
2 病歷和文件
將RFID 應用在病歷表上,于每一步驟進行追蹤確認。
2.4.7.2. 管制性藥品

果不加以有效的標識往往會造成錯誤識別而被誤診,結果給事件所涉及的各方帶來無可挽回的巨大影響。確實, 病人在醫院內因身份識別錯誤而導致錯誤診治雖然很少但仍然存在,可見現有的一些病人標識手段未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發生。參考眾多案例,我仧發現錯誤在醫院內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 無心過錯
1) 醫院工作人員忙中出錯;
2) 缺乏可靠的病人識別產品;
3) 病人特征相似難以辨認;
4) 病人活動范圍的不受控制,無法及時發現病人取向;
5) 醫院醫護資源配置不足,無法顧及。
? 有意而為
1) 對病人不滿意的人為;
2) 醫護人員出于某種原因(對醫院不滿戒受人之托等等)。
專業的RFID 標識管理能夠有效防止有意或無意造成的識別差錯,避免此類醫療事故的發生,從而保障醫院的利益不受損害。系統應用的意義重大:
? 保護醫院利益
1) 避免醫院因工作失誤而遭受訴訟,減少經濟損失;
2) 避免醫院聲譽受損;
3) 為醫院提供先進的管理輔助手段;
4) 提升醫院的行業形象,帶來廣告效應。
? 保護病患及其家庭的幸福
1) 專業而可靠的識別工具,有效防止病人在醫院中被認錯和走失;
2) 無意中出錯時,可以馬上發現并找回病患;
3) 即使發生故意而為的事件,也能迅速發覺從而采取相應措施。
5. 效益分析
? 社會效益
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醫療質量、醫院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才可能有效優化醫院業務流程,提高醫院工作效率和質量,提高醫院形象,擴大影響,占領更大的醫療市場。
醫院信息化建設之所以不得不進行,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受醫院內、外環境的變化所迫。醫療體制改革,醫療保險大面積推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療消費透明化,醫藥分家等,無一是傳統信息管理模式所能勝任。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醫療質量、醫院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才可能有效優化醫院業務流程,提高醫院工作效率和質量,提高醫院形象,擴大影響,占領更大的醫療市場。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模式的建立,要求醫院信息系統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務,以達到方便病人,縮短就診流程,減少病人來回奔波,有效控制醫療差錯和事故。
? 經濟效益
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經濟效益,不易直接計算,但可以從減少人手,控制漏費和人情免賬,堵塞經濟漏洞, 擴大醫療市場份額,降低醫療成本等方面得以體現。如果沒有實現護士工作站,要為病人提供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必須增加人手;即便如此,病人對清單的明細程度還不滿意;傳統住院記賬模式下,住院費用的記賬經常滯后于費用的發生,有些醫院,病人出院時,已記賬的費用甚至不到全部費用的50%,給病人跑費、漏費和人情免賬提供了可能;傳統經濟核算模式,靠發票底聯(或二聯單)作為記賬和核算憑據,因票據量大,發票存根不能跟底聯核對,導致涂改發票底聯,利用底聯虛報收入和工作量的現象時有發生;基于RFID 技術的醫院信
息系統的實現,能有效管理、分析和利用門診病人的一般信息、診療信息和費用信息,通過獲取病人反饋意見, 吸引病人來院診療,提供個性化醫療服務,以控制和擴大醫療市場份額;完善的醫院信息系統還能夠有效控制醫療成本,減輕病人醫療負擔,提高病人滿意度。
? 管理效益
完善的醫院信息系統,能夠支持真正意義上的全成本核算;能夠讓醫院領導知道醫院收入的含金量到底來自哪些部門,哪些項目和哪些人員;能夠為醫院決策及時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完善的醫院信息系統,能夠有效提高醫院人、財、物和資金的管理質量和效率,從而提升醫院的管理水平,達到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合理分配資源,優化業務流程,改革和完善醫院組織結構、運營機制和管理體制。